对通缩的恐惧从何而来

      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为1.3%和-5.9%。虽然政府更加关注的、衡量价格更加全面的CPI还处在0以上,但此前另一个全面衡量物价的指标——GDP缩减指数已经降到0以下,从而导致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实际GDP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。从几个价格指数变化的迹象看,通缩的威胁正在临近。  通缩问题或将提上决策日程 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4个月为负,一般工业品价格水平累积下降超过10%,很多资源型产品的价格降幅超过了50%。煤炭、钢铁等全行业亏损,农产品价格萎靡。伴随着物价水平再创新低,如何应对通缩的议题,恐怕要被决策者再一次提上日程。  实际上,全球经济陷入通缩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闻。欧洲经济正处在通缩的边缘,从2013年开始欧元区PPI年率成为负值开始,直到今天月度PPI保持在3%以上的降幅。虽然目前仅为中国 -5.9%水平的一半,但是却并没有收缩的趋势,甚至在不断扩大。9月份的欧洲的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CPI已经下降为-0.1%,虽然10月后重新恢复到零,但笼罩在欧盟经济上的通缩影响并未散去。日本的核心CPI指数重新恢复到负值,这种物价长期下跌的阵痛已经断断续续伴随了日本20年。唯一的例外是美国,但也仅仅是CPI从9月的-0.2%调整为10月的0.2%。  经济学家为什么害怕通缩  实际上,通缩,也就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,一直是令各国政策制定者最头疼的问题。与一般人认为通缩会让手中钞票的购买能力增加不同,经济学家对通缩危害的认识往往更深。对通缩的恐惧从何而来 … 继续阅读对通缩的恐惧从何而来